興安宮建廟於1917年(大正6年、民國6年),供奉主神為福德正神土地公,是當時因應永豐煤礦坑(仙跡岩礦坑)採礦工人的祭拜需求而設立,因採礦工人在進入礦坑前會先祭拜土地公以祈求平安順利。

興安宮建廟之初只是無法容納一人的小廟,曾因永豐煤礦的廢坑與重新開礦,而於1951年及1974年多次重建;後來鄰近的麥田山莊興建時,為使建築基地完整,經協調後遷建到現址(即當時的永豐煤礦坑的礦坑口旁),並於1994年完工。
老家在興安里的前總統馬英九,曾在當選後按照宗教儀式,為土地公「加冠晉爵」戴上宰相帽,因而成為全台唯一一尊「戴官帽」的土地公。而該廟樹頭在內、樹身在外的特殊景象,更增添興安宮的傳奇色彩。

永豐煤礦坑約在1914年(大正3年)開始開採,在開採全盛時期採 24小時 3班制,坑道開鑿距離最遠處已越過景美溪河床;而現在興隆公園旁的華園山莊,則是當時的礦埸石渣堆放埸,興安宮至仙岩公園附近則為儲煤埸,操控台車升降的捲揚機則設在仙岩路 16巷 69號附近。
![]() |
與如今位置的對應。 |
作者:奇拉馬
編輯:河小編
資料來源:永豐煤礦(中山煤礦)、文山地區煤礦產業及聚落概況簡史、文山地方史部落格 、興安宮粉絲頁、今日新聞、文山區公所、台北文山社區大學
0 意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