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文山區最大的特色,便是靠山又靠水,依山傍水可不是隨口說說的。
所以河邊有河神,山上有山神,是很理所當然的...吧?!
文山區的仙跡岩,又稱「景美山」,從地圖上來看,看似將景美與木柵分隔開來,但如今可人們能登上依循稜線而築的石階,反而成了連結景美與木柵的自然樞紐。
仙跡岩的名稱源於山頂的一塊巨岩,傳說在該巨岩上有一對足跡,乃是仙人呂洞賓所留,故稱「仙跡岩」。
同時,因地處景美溪匯入新店溪的溪口附近,又有一名「溪子口山」。
仙跡岩附近登山健行步道縱橫交錯,約有14個登山口,加以全區坡度不陡,安全易登,成為景美地區居民的後花園。
可從景興路243巷牌樓的登山口拾級而上,經過78階的長壽梯與100階的登仙坡後,漫步在綠色步道中,或是從同樣位在景興路上的竹林義應公廟的階梯直上,享受林相豐富的自然景觀,大口呼吸芬多精的餽贈,天氣晴朗時,還能夠遠眺101大樓、台北車站、林口台地、觀音山,亦能俯瞰新店市區與木柵山區。


![]() |
俯瞰景美市區 |
![]() |
據說是仙跡岩舊八景之一 |

從日治時代的地圖上,可以看見仙跡岩範圍內有座「炭磘坑(磘,音同窯)」,原因是文山地區曾經盛產煤礦,而為了讓煤礦轉變成木炭,於是仙跡岩上多種植相思樹,一種適合燒成木炭的木材,初夏時相思樹花開,是一片金黃花海,偶爾點綴著油桐飛雪,將這片山林染上繽紛色彩。
![]() |
1904年的台灣堡圖上,可看到「炭磘坑」的字樣。 |
![]() |
中間那棵樹型很美的,即為相思樹。 |
作者:奇拉馬、Lily Cheng
編輯:河小編
資料來源:台北旅遊網、文山區公所、內政部地政司衛星測量中心、仙跡岩管委會、健行筆記、炭窯坑、木炭製程、認識植物
0 意見